国产开嫩苞视频在线观看,亚洲国产资源动态gif,91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,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

<blockquote id="2ugxx"><th id="2ugxx"></th></blockquote><source id="2ugxx"><legend id="2ugxx"><rp id="2ugxx"></rp></legend></source>

        <blockquote id="2ugxx"><legend id="2ugxx"></legend></blockquote>

      1. 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人文菏澤  > 正文

        中唐“財神”劉晏的勤廉故事

        作者: 田 豐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2-05-11 10:44

        公元717年,東明縣這塊土地上誕生了一個撬動歷史的人物——劉晏,他橫跨盛唐和中唐,見證了盛唐的繁華,拯救了安史之亂帶來的經濟危局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劉晏是中唐的“財神”。

        宋代學者王應麟編寫的《三字經》,至今還在廣泛流傳,其中說道:“唐劉晏,方七歲。舉神童,作正字。彼雖幼,身己仕。爾幼學,勉而致。有為者,宜若是?!痹凇度纸洝防铮檬淙畟€字稱說一個人,這是唯一的一個。這本古代兒童啟蒙讀物,顯然是把劉晏作為少年立志成才的最好榜樣。

        讓位顏真卿和嚴武

        劉晏八歲敬獻東封書,四十五歲時以兩職讓官顏真卿、嚴武。劉晏深深敬佩顏真卿的才德。他懷著忠義之心向朝廷舉薦忠義之臣,奏請代宗請“以戶部讓顏真卿”,并以京兆尹讓給平叛有功的郭子儀部將嚴武,而自己則任職務較低的“國子祭酒”。

        代宗接到劉晏讓官的奏請,十分高興,禁不住揮筆寫下《答劉晏讓官手詔》:“卿胸蘊經國之文,心懷濟世之略,軍需儲備是那么迫切需要,轉運攸攸是那么艱難困阻。你勵以公勤,適于通變,善于體恤而溝連疏遠,功績顯于整個京城??!你身遷六職,卻兼綜九流,又是那么謙虛。”對于劉晏的切陳懇讓,代宗表示“宜從雅旨,所請者依。”

        一時間,長安上下傳為美談。劉晏的讓官,是中國歷代鮮有的在權力、富貴面前,襟懷坦白、高尚磊落,足可光耀千秋的壯舉。

        送不出去的門簾

        劉晏晉升為吏部尚書,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第一次被任命為宰相。不過,劉晏此時仍主要負責度支鹽鐵轉運租庸使的經濟事務。

        劉晏初任尚書,心情自是舒暢,可謂躊躇滿志,意氣風發(fā),下決心撥亂反正,復現貞觀開元盛世。他懷著初次拜相的興奮,徑直去妻兄李廙宅第,一是通報同喜,二是與妻兄共商國是。

        李廙是尚書左丞相,屬領空銜,并無實權之職。但為官清廉,忠正有德,非常受人敬重。劉晏進得門來,妻兄十分客氣,請劉晏至內室。走進房門時,只見門簾破舊不堪,差一點扯破了官服,劉晏不由心中嘆息:堂堂宰相,連個門簾也是破的,便對李廙說:“妻兄清廉守身,難道門簾破舊其弊,不能換一個新的嗎?”李廙則微微一笑說:“做官就該懂得廉恥。不廉則無所不取,不恥則無所不為。門簾也即門臉,一日數見,視其破舊,以儉養(yǎng)廉也??纱偈棺约河涀≈蝗?、知恥不為啊!”

        兩人談說之間,劉晏暗暗地度量好門簾的寬窄?;貋碇?,劉晏用竹子編好一個門簾,沒有加任何裝飾,想把門簾送給妻兄李廙。劉晏想到妻兄說過的話,三次把門簾攜至李廙的家門口,卻不敢拿出來又悄悄帶了回去,即“三攜至門,不敢發(fā)言而去”?!短綇V記》記述的這個小故事,可謂劉晏一生的寫照。妻兄李廙所言所為,正是他畢生信守的原則,一輩子以儉養(yǎng)廉,知廉不取,知恥不為。

        改革“常平法”

        劉晏在辦理漕運和改革鹽政取得成功后,又著手更為艱難的經濟秩序的全面整頓。

        漕運和鹽法改革的成功使劉晏聲譽倍增,漕糧源源不斷運至京師,鹽利滾滾流向國庫,唐王朝安史之亂后的混亂局面漸得安寧,經濟形勢漸有復蘇。

        常平這個詞,本來是指古代一種調節(jié)米價的方法。筑倉儲谷,谷賤時增價而糴,谷貴時減價而糶。劉晏被任命為常平使,他作為一套財政制度來實施,是長期平衡的意思。

        常平倉制度首先由第五琦提出恢復。據《唐會要》卷88記載,廣德二年(公元764 年)正月二十五日第五琦奏:“每州置常平倉及庫,使自商量置本錢,隨當時米物時價,賤則加價收糴,貴則減價糶賣?!?/p>

        這道奏書,得到代宗批準后,遂即由劉晏、第五琦執(zhí)行。

        劉晏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、有計劃、持續(xù)而又大規(guī)模推行調整平抑物價的常平和均輸法。他目睹開元時代糧食生產豐足有余,商賈往來興旺的盛況。在他眼里,商品經濟的發(fā)展是“如見錢流地上”?!板X流地上”,正是理財家劉晏觀察商品經濟的獨特感受,“錢流地上”,也在考驗劉晏能不能權萬物輕重,把“錢”從地上撿起來,流進府庫,流向市場,推動大唐王朝經濟的恢復和發(fā)展。劉晏心中十分清楚,治國不必效古,理財不必循舊,只有變古通今,合時、合勢、合事,方能漸現貞觀開元盛世。正因如此,他變革榷鹽法,大膽突破桑弘羊采取的官產、官運、官銷的獨家經營,利用商人的有利運銷,擴大流通的積極性,采取民產、官收、商運、商銷,只把住貨源和物價,余下一概任之,給予商人充分自由經營的余地。為了防止商人囤積居奇,哄抬鹽價,在吳、越、揚、楚設立常平鹽倉,貯存食鹽二萬余石,并在其他州縣轉貯官鹽,在鹽商不至的鹽貴地域,或一旦脫銷漲價時,隨時可以平價供應,抑制市價上漲。同時,采取“以絹代錢”的辦法鼓勵商人納絹,商人在運銷中購入絹帛,也樂意以絹購鹽,這種易貨交易使劉晏既推銷了食鹽,又掌握了必要的軍需物資,還節(jié)省了轉購的費用,一舉數得。鹽在劉晏手中徹底盤活,確是“錢流地上”商品經濟思想的巧妙運用。     田 豐 整理

        責任編輯: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(lián)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        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        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